最近我開始對人性某些層面感到疑惑。我無法想像任何形式的暴力能讓人更親近神。我的感知源於身為一個自由之人,受過良好教育也見識廣博。我尚未遇過能擊垮一個人靈魂,或是其希望的邪惡。最近我在一個課堂上問學生,如果我們從未體驗過,要如何理解精神上與生理上的絕望?學生們面無表情,也沒有答案。不過有位聰明人認為解決之道在於謙遜的藝術當中,而這要從互相尊重的對話做起。
見解 Perception
所有關係的基礎都建立於感知上。即便是宗族血親也遵循這個模式。每日郵報刊登了美國慈善家Brooke Astor之子(85歲)偷了母親的財富,在談到家庭關係時有著悲傷的共鳴。她兒子Anthony Marshall被控偷走患有阿茲海默症母親的財產,且請來當局調查此事的正是Marshall的兒子。Marshall被起訴後遭定罪,「陪審團判定Marshall犯了十四項罪名,包括一級竊盜與預謀詐欺,但有兩項被判無罪,偽造商業紀錄與一級重竊。他的共同被告是房地產律師Francis X. Morrissey Jr.被判五項罪名,包括預謀詐欺、同謀罪與偽造文書罪。」是什麼原因導致一個富有的人想偷得更多?答案無疑是缺乏自我價值與對自我的尊重。讓我們期待自己的家庭可以做得更好。
家庭 The Family
家庭宗族是社會組成的關鍵。核心家庭(父母與二至三個子女)是最基本的元素。我們的祖先經過了時間的考驗,培育出了現代文明,且他們的後代從農場延伸至全球城市。因此,理論上來說,社會是進步的。我們會屬於一個家庭,並對其忠誠、引以為榮。我的外祖父母在兩次婚姻中共有十八個小孩,祖父母則有十三個小孩,在增產報國方面非常有貢獻。
極端主義 Extremism
本週我想聊聊極致與極端主義。極致不見得是負面的,但極端主義常涉及不合理甚至可憐的境界。上星期我就經歷了一件被我歸類為極致的事件。雖然生理上不再像個男孩般精力旺盛,但由於常和學生接觸,所以心態上是年輕的。年輕人不斷有新鮮想法與創意,我們也從他們身上學習。
暴力是與生俱來的? Is Violence Innate?
前陣子,我體驗到將大量假設的情感轉化為現實的經驗。在我們這一區,有位年邁的婦人在收集瓶罐與紙類,去年農曆新年,我自覺出於善意而給了她紅包,但她很友善且客氣地拒絕了。Maggie解釋道,婦人很獨立,自尊心強並覺得無功不受祿。
改變 Change
改變,是「存在」中顯著的現象。不過要意識到自己也是改變的一部份則需要一點時間。在此分享一些人生故事:在我居住的小村莊中有著巨大石油儲槽,其管線構造沿著山丘一路往港口方向延伸(英文稱之為gravity-feed,重力自流之意,便無需手動引流)。
公平正義 Justice
我回憶起第一天上學的情景。我們村落裡沒有幼兒園或類似的機構,所以那是我首度與這麼多人互動的經驗。學校充滿了活潑、躁動不安的孩子、他們思想保守的家長(當時維多利亞保守主義仍盛行)和戴著眼鏡的老師們。整體來說非常超現實,對於我這個涉世未深的孩子而言。我記得金色和白色:金髮、淺黃色衣衫和滾邊亮色洋裝。但出乎意料地,一片亮色當中出現了幾位淺膚色的人。那天很暖和,冬天的影子都還沒見到呢。
教育 Education
本週我想聊聊教育的理念。教育是什麼?它為何而存在?教學藝術又何去何從?